立秋之后防秋燥,中医教你养肺妙招
发布时间: 2023-09-01
中医理论认为,燥主秋令,且燥邪易伤肺。秋季常见的燥邪容易导致肺脏功能失调,出现流鼻涕、鼻干、鼻痒、咳嗽等症状。秋季养生重在养肺,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。
一、开窗通风
清气和浊气在肺部进行交换,人体吸入肺部空气的质量对肺的功能有很大影响。秋日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每日早晚可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,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积物、污染物,减少肺部损害。
二、调畅情志
秋季容易引起悲伤、忧郁等不良情绪,特别是一些老年人。中医理论认为,忧虑、悲伤的情绪会影响肺脏的宣泄,伤及肺脏。因此,秋季要及时宣泄积郁之情,多进行户外活动,还可以通过音乐、画画、写书法等舒缓情绪。
三、适当运动
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首选,如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极拳等,可以改善呼吸功能、增加血液循环、增强心肺功能。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次,每次15至20分钟。
四、补充水分
在秋季干燥的天气之下,肺部的水分更容易出现缺失,所以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水,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。饮水时要注意少量、多次、慢饮。
五、合理饮食
中医理论认为,燥为阳邪,易伤津损肺,耗伤肺阴,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,百合、银耳、山药、秋梨、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。此外,适当吃些酸味水果也可收敛肺气,防秋燥,如山楂、乌梅、石榴、猕猴桃等。
梨——天生甘露饮
梨者,利也,其性下行流利,故字从利。
中医认为,梨味甘、微酸,气寒无毒,有甘凉润肺,消痰降火,养阴润喉,利便通肠,止热嗽,除烦渴,消痈疽,解丹石、烟煤、炙煿、膏粱诸毒等功效。
王孟英称其汁为“天生甘露饮”。
甘露饮古方甚多,虽药味不同,但皆奏养阴清热之功。
作为秋令应景之果,梨子生食可清六腑之热,适用于实火;熟食可滋五脏之阴,可清虚热。
此外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梨可“润肺凉心、消痰降火”。
秋三月可常服五汁饮(鲜梨汁、荸荠汁、鲜苇根汁、鲜蔗汁、藕汁)清燥润肺,养阴生津,预防秋燥之气耗伤肺津所致咽干咳痰之症。
经典做法
01、炖汤:秋梨山楂汤
材料:秋梨1个,山楂适量,蜂蜜30克,清水适量。
做法:秋梨去皮去核,切成小块,倒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水没过秋梨,旺火煮开,改小火煮至秋梨软烂。山楂两头去掉,切开两半去籽,洗净备用。秋梨煮到软烂后加入山楂,继续煮10分钟,兑入蜂蜜即可关火。
功效:清心润肺、化痰祛浊。
02、熬膏:梨膏
材料:秋梨1000克,鲜藕20克,青萝卜10克,浙贝母10克,麦冬10克,生姜5克。
做法:先将秋梨切块榨汁,残渣水煮1次,取液与梨汁合并,过滤,用文火浓缩。鲜藕、青萝卜和生姜切碎,与两味中药同入锅,加水煎2次,分取煎液,残渣压榨取液与煎液合并,滤过浓缩。将这两次浓缩膏合并,混匀。每500克浓缩膏加炼制蜂蜜150克,装瓶备用。
用法:口服,每次15克,1日2次,用温开水冲服。
适用人群:适用肺热久嗽伤阴引起的咳嗽痰喘、痰中带血、咽干口渴、声重音哑等症,对于外感表症已除、肺有余热而咳嗽不止者也适宜服用,对急、慢性气管炎亦有较好的疗效。
关于 |
联系我们 |
友情链接 |
|
![]() |
|
|||||||
公司简介 | 客服QQ:749176416 | 埃帕无线 | ||||||||||
最新资讯 | 客服QQ:264672391 | |||||||||||
产品中心 | 客服电话:021-54191803 客服电话:13162533752 |